发布时间:2022年07月23日10:24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
一、钢铁行业形势回顾
2016年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以来,国内钢铁去产能成果显著,行业也全面转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。不过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,国内外钢铁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加大,市场风险提高,为此国内积极应对内外局势,多次出台保供稳价相关政策,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,奠定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。
面对2022年经济以及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的冲击,国内钢铁行业也正经受着新一轮的考验,2022年上半年,受国际形势复杂严峻、国内疫情散点多发、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等因素影响,钢铁行业下游需求减缓,钢材价格整体震荡下跌,而铁矿石、焦炭、焦煤等原料价格高位运行,钢铁行业利润大幅下滑,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挑战。
从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、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来看,2021年钢铁PMI全年均值为43.4%,较去年同期下降2.7个百分点,全年来看呈波动性走弱趋势。进入2022年,随着上半年经济压力的增大以及疫情因素的冲击,钢铁PMI创下近年最低值,6月份录得36.2%,连续25个月处于50%以下的荣枯线下方,显示行业形势整体较为严峻。
受供需双限影响,粗钢产量高位持续下滑
2021年,我国粗钢产量10.33亿吨,同比下降3.0%,这是自2016年钢铁行业开始供给侧改革,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以来首现负增长。
自2021年7月以来,粗钢产量持续下滑,截止2022年6月,中国粗钢产量年内累计52688万吨,同比下降6.5%,相较2021年下降幅度有所增加。一方面,今年一季度受冬奥会影响,叠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削减采暖季污染物的排放量,当地钢企实施错峰生产,因此一季度钢企生产能力受到一定限制。另一方面,上半年疫情反扑,呈多点扩散趋势,大多数钢企的生产经营和物流运输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钢铁下游行业需求减缓,企业效益面临严峻考验
2022年一季度钢铁供需两端放缓,但因对今年基建、汽车以及相关需求投资的预期向好,市场价格高位徘徊。但自3月份之后,国内多地尤其是物流核心区域上海遭遇新一轮疫情考验,市场流动性遭受打击,据中钢协统计,1-5 月钢材表观消费量约 4.62 亿吨,同比下降 8.3%。同时,下游行业整体受疫情拖累,用钢需求较弱,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,拖累钢铁需求水平。整体价格也从高位快速回落,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,6月末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22.52点,环比下降10.67点,降幅为8.01%;同比下降20.95点,降幅为14.6%。但其间上游原料价格相对坚挺,导致多数生产企业利润快速收缩,当前已经出现大面积亏损局面。而因后期订单情况的不容乐观,企业面临的考验也将持续加大,统计局数据显示,1—5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.0亿元,同比增长1.0%,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降64.2%。
内外压力同步增加,出口由增转降进口持续下滑
2021年,全球经济恢复带动钢铁需求复苏,国内外价差加大,我国钢材出口价格优势阶段性再现,尽管我国两次取消钢材品种出口退税,但全年钢材出口结束5年同比下滑局面,呈现大幅增长态势;而因海外价格高企,钢材进口则显著回落。海关统计数据显示,2021年全年国内钢材累计出口量为6689.5万吨,同比增长24.60%;累计进口量为1426.8万吨,同比下降29.50%。而进入2022年之后,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再度受创,国内钢铁出口也逐步由增转降,进口数量则持续减少。据海关数据,2022年6月,我国出口钢材755.7万吨,环比减少20.2万吨,下降2.6%;1—6月累计出口钢材3346.1万吨,同比减少390.8万吨,下降10.5%。2022年6月,我国进口钢材79.1万吨,环比减少1.5万吨,下降1.9%;1—6月累计进口钢材577.1万吨,同比减少157.7万吨,下降21.5%。
二、钢材各品种分化明显
2021年全国钢材产量为13.37亿吨,同比增长0.6%,在下半年国家调控政策严格落实、钢铁行业整体产量压减的情况下全年依然保持增长。纵观近两年的走势变化,尽管各品种的表现依然离不开供需这个基本面,但是依然表现出不同的分化。
受需求回落影响,上半年螺纹钢产量大幅下降。螺纹钢下游行业需求主要为房地产和基建,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表现持续低迷,对螺纹钢需求形成较大拖累,基建投资增速有所回升,但对螺纹钢的需求提振相对有限。需求下行以及钢厂亏损,使得螺纹钢产量大幅下降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1-5月份我国钢筋产量为9742.6万吨,同比下降12.9%。
热轧板卷产量相对稳定。热轧板卷的需求主要来自制造业和部分建筑业,例如船舶、汽车、家电、钢结构、钢管等。2022年上半年热轧板卷下游领域发展相对好于其他钢材品种,在利润驱动下,钢厂多优先保供热轧板卷,热轧板卷产量维持相对高位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1-5月份我国中厚宽钢带产量为7900.5万吨,同比增长1.6%。
三、钢铁物流现状
我国钢材运输主要依靠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,而陆路运输又包括公路运输以及铁路运输。陆路运输中,公路运输主要服务于临近地区间的贸易往来;铁路运输的优势在于运送距离长,可运输的物品规格范围广,价格合理;水路运输运力大,能以相对低的单位运输成本提供更大的货运量。钢材运输属于重大件运输,为了确保安全快捷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,不同结构特点的钢材通常需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。以卷钢为例,经调查,2021年卷钢运输量约2.06亿吨,其中:铁路承担7,997万吨,占38.8%;公路承担8,356万吨,占40.5%;水路承担4,276万吨,占20.7%。2021年全国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范围内卷钢运输结构情况如下:单位:万吨
铁路局集团公司 | 总运输量 | 公路运输量 | 水路运输量 | 铁路运输量 |
哈尔滨局 | 70 | 5 | 0 | 65 |
沈阳局 | 4,131 | 1,054 | 502 | 2,575 |
北京局 | 3,830 | 2,517 | 36 | 1,277 |
太原局 | 1,074 | 190 | 0 | 884 |
呼和浩特局 | 814 | 167 | 0 | 647 |
郑州局 | 461 | 241 | 0 | 220 |
武汉局 | 1,396 | 774 | 555 | 67 |
济南局 | 1,656 | 1,004 | 596 | 57 |
上海局 | 2,250 | 1,064 | 1,011 | 175 |
南昌局 | 280 | 173 | 0 | 107 |
广州局 | 1,643 | 431 | 730 | 483 |
南宁局 | 1,458 | 251 | 646 | 561 |
成都局 | 984 | 290 | 201 | 493 |
昆明局 | 94 | 26 | 0 | 68 |
兰州局 | 290 | 12 | 0 | 278 |
乌鲁木齐局 | 196 | 160 | 0 | 36 |
四、钢铁物流发展趋势
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钢铁物流行业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需求。钢铁物流行业横跨钢铁和物流两大国民经济支柱产业,是制造业和物流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板块,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钢铁物流企业还面临着大而不强,物流效率、盈利能力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。因此,在新的起点,钢铁物流全产业链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,转变发展方式,推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加速向数字化、专业化、绿色化、全产业链及运输方式集装箱化、多式联运的转型,从传统的封闭竞争走向开放的战略合作,形成供需有效衔接、良性互动的高水平发展格局。
受疫情冲击,2020年以来钢铁物流行业竞争格局发生着重大变化,既面临着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冲击,也面临着国内经济环境复苏带来的机遇,钢铁物流供应链布局在不断调整,新的产业链、价值链、生态链日益形成。
加快数字化转型
数字供应链结合智能制造,将实现大规模定制化制造,有效解决全球市场碎片化的挑战,提升供应链的效率,当前,钢铁产业的数字化经过这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,但是总体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,距离“十四五”规划要求的高端化和智能化还有一定的差距。这也意味着钢铁产业的数字化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。
保证产业链稳定
新冠疫情已经证明了供应链安全稳定,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,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,是汽车、机械、军工、航天等等一系列大国重器产业的基础,打造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的钢铁产业,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,具有重大战略意义,未来要继续加强物流与钢铁的联动建设,提升钢铁物流产业的稳定性。
重视产业绿色化发展
绿色发展是以低碳、高效、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,当前,我国钢铁物流业正在向低污染、低消耗、低排放、高效能、高效率、高效益的绿色物流转变,钢铁物流企业要抢抓机遇,加快绿色转型,加强绿色运营技术创新,不断提高物流绿色化水平。
加强上下游生态建设
供应链生态是产业链的护城河,供应链生态体系提供了完整的上下游配套,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,供应链金融、物流和公共服务是钢铁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保障,要加快钢铁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业务纽带,打破各个节点间的数据壁垒,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,实现全流程、高效协同和降本增效提质,依托供应链生态全方位构建钢铁产业的竞争力。
运输方式的变革
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钢材运输方式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。目前而言,钢铁物流发展的趋势主要是集装化以及多式联运。集装化。钢铁企业大宗散货采用集装运输,相比散装运输,在经济性、环保性、效率性、适用性等方面均具有优势。多式联运。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《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(2021-2025)》中提到:“提升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,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,促进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,加快技术装备升级,营造统一开放市场环境”,未来多式联运将是钢材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。总之,钢铁物流要坚持创新,从规模驱动转变为效率驱动,以创新驱动钢铁产业链、供应链的发展,构建钢铁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责任编辑: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